Ludwig van Beethoven | zh

原文名 Ludwig van Beethoven 国别 神圣罗马帝国/德国 出生日期 1770年12月16日 出生地 德国波恩 (旧属神圣罗马帝国下的科隆公国) 逝世日期 1827年3月26日 (56岁) 逝世地 奥地利维也纳 (旧属奥地利帝国) 所属时期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所属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 擅长类型 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独奏曲,宗教音乐 代表作 9部有编号交响曲(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35首钢琴奏鸣曲,歌剧《费德里奥》,庄严弥撒,16首弦乐四重奏 师从 海顿,萨列里,阿尔布雷希茨贝格 学生 车尔尼,费迪南德·里斯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挥家。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Lieder)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华文世界,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一家原籍佛兰德梅赫伦[1]。他名字中的“范”(van)并非德语中的“von”(冯)(范议程的范),不代表任何贵族封号,而是用来显示其家乡。贝多芬的祖父,也同名路德维希·范·贝多芬,20岁时迁居波恩[2],在科隆选帝侯宫廷内当一位乐队长。父亲约翰则是一位唱诗班男高音[3]。母亲马丽亚·马达琳娜·凯维利希(Maria Magdalena Keverich)是宫廷御厨的女儿在嫁给约翰之前曾结过一次婚并有一子,但前夫与儿子皆早逝。她与约翰婚后曾在1769年8月2日产下一子,名路德维希·玛丽亚·范·贝多芬(Ludwig Maria van Beethoven),但六天后即夭折。 贝多芬的出生地1770年12月16日,这段婚姻中的第二个儿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以“Ludovicus van Beethoven”之名受洗。日后人们普遍认为这个孩子是在1770年12月16日在波恩的波恩胡同(Bonngasse)街20号出生的,但是这种说法缺乏证据。路德维希的父母还生下了5个子女,但只有第2和第3个活了下来:卡斯帕·安东·卡尔·范·贝多芬(Kaspar Anton Karl van Beethoven)和尼古拉斯·约翰·范·贝多芬(Nikolaus Johann van Beethoven)。不幸夭折的三位则是:在1779年受洗的安娜·马里亚·弗兰切斯卡(Anna Maria Franziska,只活了四岁)、1781年出生的弗兰兹·乔治(Franz Georg,两岁时离世)、1786年受洗的马里亚·马格丽塔(Maria Margaretha,在周岁之年夭折)[4]。 早期贝多芬家庭情况还算如意;约翰的经济状况不错,老路德维希在经济上也能帮助一下这个家庭[5]。约翰有酗酒的习惯且脾气暴躁,母亲则体弱多病,这是日后作为长子的贝多芬必须挑起家庭重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因此,贝多芬爱母亲远胜于父亲。贝多芬可能在5岁时患有中耳炎,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这可能为其日后的耳疾埋下祸根。 贝多芬很小就开始接受音乐训练,启蒙老师正是其父[6]。6岁就能作曲的莫扎特无疑给贝多芬的父亲立了一个榜样。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贝多芬也成为一位神童,约翰很早就教贝多芬弹奏钢琴。这样的做法虽然使得贝多芬在1778年就能在科隆登台演出[7]、11岁就在剧院乐队演出、13岁就成为风琴师,并发表了3首奏鸣曲,但却显得揠苗助长。约翰有时甚至会在深夜将贝多芬从床上拉起,要他在朋友面前演示其音乐才能。贝多芬因此在上学时显得注意力不够集中。11岁的时候,他因父亲财力不济而被迫辍学,因此他在学校所学到的应该不会很多;而此时的贝多芬和其他11岁的孩子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真正的音乐启蒙 由于约翰的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5],所以有同行说服了约翰,让贝多芬另请高明以进一步发掘其潜能。1781年[8](一说1782年[5])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Christian Gottlob Neefe)学习钢琴和作曲,另外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Franz Anton Ries)学习小提琴,这些新老师的努力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奈弗是一位好老师,他不但看出了贝多芬的优势所在,也能察觉其弱点:缺乏自制力,修养和纪律。他要求贝多芬研习前辈的作品,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再来是同时代音乐家的名篇,如莫扎特的作品。1782年,奈弗发表了贝多芬的第一部作品《以戴斯勒先生一首进行曲为主题的羽管键琴变奏曲》(Variations pour le Clavecin sur une Marche de Mr. Dressler)。贝多芬在1783年(一说1782年)代表奈弗出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1783年,奈弗在一音乐杂志撰文道: 这位年轻的天才应该在其艺术修养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只要他能坚持不懈,一定会成为莫扎特第二。 而贝多芬也是对这位老师深存爱戴,他在同一年写信给奈弗的信中提到: 如果我有所成就,这一定是您的功劳。[5] 贝多芬16岁时剪影虽然贝多芬在波恩受惠非浅,但是该地的音乐资源无疑未能满足他。1787年他决定带着马克思·弗兰兹(约瑟夫二世的弟弟)的推荐信前往维也纳,拜莫扎特为师。后人对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所知甚少,但是有一件事被广为流传的,就是莫扎特当时虽然忙于创作唐璜,仍然抽出时间给贝多芬一个主题做即兴演奏,而贝多芬的演奏打动了莫扎特,因此说道:“注意这位年轻人,日后他会扬名天下。” 而事实上虽然贝多芬曾拜访过莫札特,但是当时莫札特根本不在维也纳,所以很明显是传言。 后来这两位音乐家的交流不得不因为贝多芬母亲的病危消息而中断,贝多芬就此与莫扎特分别,日后就未曾再见过面。玛丽亚的病情并未因贝多芬的归来而有所改变;她的逝世,无疑将家庭整个托付给了路德维希。约翰的行为越发不近情理,致使路德维希向皇储申请裁决取得两个幼弟的抚养权,结果是约翰得从月薪中拿出一半供养子女。在接着的五年里直到1792年12月18日临终的那一刻,约翰一直未得到自己孩子和亲友们的谅解与接纳[9]。为了养家,1788年(一说1789年[4])到1792年贝多芬在奈弗的一支歌剧院乐队里作中提琴手,从而接触到当时的歌剧作品。 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入读波恩大学。受到教授欧洛吉奥·施内德(Eulogius Schneider)的影响,使他了解当时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这种影响,反映在贝多芬后来的作品中,特别是有着解放政治囚徒情节的《费德里奥》里面。1790年2月20日约瑟夫二世逝世,波恩读书与休养协会准备在3月份举行悼念,贝多芬在施内德的建议之下创作了一部《为约瑟夫二世逝世所作的悼念清唱剧》(WoO 87),这也是贝多芬第一部与政治沾上边的作品。无人知晓这部清唱剧什么时候完成,但是根据协会在3月17日的会议记录,该剧并未如期上演。后来,贝多芬还为新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登基写了一部清唱剧:《为利奥波德二世登基而作的清唱剧》(WoO 88),这是一部身世更模糊的作品[10]。它们不但在当时没得到上演的机会,现在也是鲜难听到(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在DG公司录制了它们)。虽然如此,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可道之处;相反地,这两部早期作品其实已颇具大家风范。特别是“利奥波德清唱剧”里那首长大的咏叹调,大提琴托著女高音的行文样式,让人倍感新鲜的同时还有一种脱俗的美。不久之后,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在从维也纳到伦敦的旅程中两次在波恩逗留,接触到贝多芬,并对前一首清唱剧大加赞赏[9],海顿因此劝科隆大主教将贝多芬送到维也纳深造[6]。而贝多芬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于1792年再度踏上前往维也纳的行程。 扎根维也纳 11月10日,贝多芬抵达维也纳。他用了三周时间整理安排自己的事务,之后正式到海顿处上课,直到海顿1794年去伦敦为止,超过一年。海顿此时已年老,时间又紧,加上贝多芬出名的倔强性格,所以贝多芬究竟在海顿底下学到多少,并不清楚。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他的《真理与美》一书中提到,贝多芬在师从海顿这段时期,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有时现出挑战的意味。因此在据说海顿强烈批评他的Op.1里面的第三首c小调三重奏时(它正是贝多芬自己认为三首里面最好的一首),贝多芬会认为这是妒嫉使然[11]。但海顿可能并非诟病作品的质量,而是作品里面的“大众化”,就是一般的业余演奏者也能对作品上手,而且其内容迎合了当时一般大众的品味[12]。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海顿的批评则体现了18世纪末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冲突:音乐是否是专属上层阶级的奢侈品?贝多芬无疑正在努力打破这种贵族特权,夹在第二钢琴协奏曲和第一交响曲的Op.20七重奏是一首优雅幽香的作品,贝多芬甚至“逼”出版商道:“快点将我的七重奏给这个世界吧,因为大众正等着它。” [13]海顿去伦敦后,贝多芬继续他在维也纳的深造,他得到约翰·申克(Johann Schenk)的指导,并且在约翰—格奥尔格·阿尔布雷希茨贝格(Johann-Georg Albrechtsberger)门下学习了一年的对位法。著名的萨列里也为贝多芬非正式地上过声乐课。而阿罗伊斯·科斯打(Alois Forster)则教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可以说,贝多芬在维也纳不但学习到当时最先进的音乐理论,而且体会了前辈的音乐实践经验。他在此期间写有三首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作品1号,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2号,一首弦乐五重奏和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14]。 贝多芬赞助人之一约瑟夫·罗伯克维兹王子之画像初到维也纳的两年,贝多芬非常拮据,他住在一个地下室里。为了自己在音乐界立身,他不得不在服装,乐器,家具,还有社交方面花钱,例如,他的笔记本上记有这么一笔“25个格罗申,为自己和海顿买咖啡”。他每花一个格罗申都要掂量一下。对此,有趣的是,人们在贝多芬身后发现一份未完成的回旋曲随想曲手稿,上面写有标题“丢失一个格罗申的愤怒”,虽然上面的手迹并不是贝多芬的,也没有证据显示贝多芬同意给这首回旋曲叫这个名字。迪亚贝利买下手稿并作了一些修改使之完整[15]。钱银问题只能靠他自己的音乐来解决。他在沙龙里举行小型音乐会,能得到一些贵族的赏识,获得一些生活品。贝多芬的赞助人有很多,其中包括卡尔·冯·里希诺夫斯基(Karl Alois Johann-Nepomuk Vinzenz, Fürst Lichnowsky),安德雷·拉祖莫夫斯基公爵(Count Andrey Razumovsky),伊斯特霍兹(Esterházy)和约瑟夫·罗伯克维兹王子(Prince Joseph Lobkowitz)[16]。再后来,版权成为贝多芬的收入来源。他并不喜欢去当一名音乐老师,为贵族千金上课使他反感。但是他的确当过家教为人上钢琴课,其学生中不乏有名的演奏家如特雷莎·布伦斯维克(Tereza Brunswik)和多罗蒂阿·维特曼(Dorothea Ertmann)[17]。 1795年他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曲目是他于1794到1795年创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在时间上比第一号要早),由他本人演奏钢琴。演出获得了成功。这首钢琴协奏曲,被普遍认为颇有“维也纳味” [18]。当时有人评论道,作为钢琴家的贝多芬有着“火花,光彩,幻想还有深邃的情感。”这次音乐会,是贝多芬第一次向维也纳展示自己[19]。此时的贝多芬已经开始看到成功的光芒,他不但被邀请出席一些有名的慈善音乐会,而他1795年为维也纳美术协会年度舞会所写的《12首德国舞曲》,甚至比海顿一过即逝的同类型创作得到更多的青睐。即使是两年之后,仍可听到人们对它们的赞励之声,还被以钢琴版本的形式刊出[17]。就在这1795年,贝多芬向一位名叫马达琳娜·维尔曼(Magdalena Willmann)的姑娘求婚,但后者拒绝了。...
Ludwig Minkus aka Léon Fyodorovich Minkus (March 23, 1826 — December 7, 1917), was a composer of ballet music and a violin virtuoso. Born Aloisius Ludwig Minkus in Velké Meziříčí (German: Grossmeseritsch), near Brno, Moravia, Austrian Empire, {today the Czech Republic}. He is most noted for the ballets he composed while serving as the First ballet composer to the St. Petersburg Imperial Theatres, a post which he occupied from 1871 until its abolition in 1886. He continued composing music regularly for the Imperial Theatres until 1891, when he retired to Vienna. Minkus wrote nearly all of his music for the...
Madking Ludwig's sound comes straight out of their own Bermuda Triangle, emanating from somewhere between desert rock, metal and prog rock. Originating from Montreal, they have been creating their style of music since 1997, blending vocal harmonies and woodwind instruments with the crushing mix of fuzzed-out heavy rock. The band, consisting of Stéphane Bellemare (Lumberjack), Leïla Jolin-Dahel (replacing Sophie Bourassa as of "Seven Stairways"), Raphaël Corbeil (Karmadoza), Patrick Falardeau and Stéphane Vigeant (Groovy Aardvark, Floating Widget, Karmadoza), has been averaging about two shows a year, turning each live performance almost into an event! .
He is a genius, make no mistake. An encyclopedia of music in and of himself. At the time of this writing it is unknown whether or not other extensive volumes of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within the confines of his mind aside from that of the musical note. Many a moth (surely) have consulted with him in discussion of that which moves us all--music! .
Ludwig von 88 is a French punk rock group, that was very active on the alternative rock scene during the 80's and 90's. Their music is full of humour despite touching very sensitive topics like most of the wars that happened in the late 80s and 90s, drugs, corrupt French politicians, road accidents... They managed to make a generation of young French laugh about every sad thing that was going on around them. The Group started sometime during 1983, their first album "Houlala" was released in 1986. They haven't released anything since 1999 but the group haven't officially split. .
找到了 64 歌曲, 持续时间: 11:08:38
Moonlight Sonata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etique": I.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II. Allegretto
Moonlight Sonata
9th Symphony 4th Movement "Ode to Joy"
Piano Sonata No. 8, Op. 13: III. Rondo. Allegro
Moonlight Sonata
Symphony № 5 organ
Symphony No. 6
Fur Elise Bagatelle No.25
Ode To Joy - An die Freude
Moonlight Sonata
Symphony No. 3
Ode To Joy (Choral)
Симфония № 9 Ре минор, op. 125
Sonata No.14 p.3
Lacrimosa Remix
Moonlight Sonata Nightmare
Piano Sonata No. 8, Op. 13: II. Adagio cantabile
Symphony No. 7
Moonlight Sonata
Moonlight Sonata (Epic Powerful Trailer Music)
Moonlight Sonata
Symphony No. 9
Symphony No. 5
Für Elise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Mondscheinsonate
Klaviersonate Nr. 20
Für Elise (OST Morbius)
(1809) Egmont Overture, Op. 84
Sonata for Piano No. 1 in F minor, Op. 2 No. 1
(1804)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Ludwig van Beethoven, What a Great Musical Genius!
Symphony N° 7 in a Majot OP.92
Tempo di Menuetto
Moonlight Sonata 3 movement
Appassionata
Yorckscher Marsch
Romanza, Op. 40
(1800) 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Op. 21
"Egmont" Overture, op. 84 - Ludwig Van Beethoven
Соната (для фортеп.) N17
К Элизе(хард-рок обработка)
Symphony No. 5 1st Movement - [Piano]
"Coriolan" Overture, Op. 62 - Ludwig van Beetho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