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lue stone | zh

THE BLUE HEARTS 是日本非常重要的一个摇滚乐团,歌的内容大多是年轻人对於现在社会的失望,人生的苦闷,但是最後还是对未来充满理想,很让人振奋精神. 87年出道,已出道单曲”人にやさしく”,让只有在LiveHouse演唱的THE BLUE HEARTS一炮而红. 而”リンダ リンダ(Linda Linda)”也是这个时期的歌. 隔年88年,再已「Train-Train」奠定他门在日本歌坛的地位. 让日本各地的男生向往,崇拜,宣起一股乐团热. 进入90年代,『ハイ・キックス』『スティック・アウト』等各式各样风格的摇滚名曲诞生, 可惜在95年解散. 其实现在在日本,日本还是对THE BLUE HEARTS念念不忘,并且年轻人也都很爱唱他们的歌,历久不衰. 我到日本最常听到的就是「Train-Train」,男生女生都会唱,有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感觉.「Linda Linda」也是超级名曲. 1983年, 由主唱甲本浩人、吉他手真岛昌利(带着标志性头巾)、贝斯手河口纯之介、鼓手梶原彻也(爱好滑旱冰)开始组成乐队。其实,在此之前,大概早在1978年他们已经在其它乐队活跃,但1983年的日本似乎还没准备好接受甲本浩人的音乐。 1987年当THE BLUE HEARTS现身舞台唱着“Linda Linda” ,这支乐队俨然已经成为民族现象其中之一:电视机普及、许多年轻人聚集露天音乐会、以及更多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小孩。“Linda Linda” 以一个传统吉他和弦铺叙,重复又重复,慢慢地,主唱的声音来了:"我像一只下水道的老鼠/ 我希望自己美丽/这不需要在照片上展示 /因为那已经足够美丽。"第一次听到这首歌,都会顿时就被如此醇美的吉他前奏迷住。 经历了由摇滚乐主导的70年代和80年代流行音乐主流后,THE BLUE HEARTS的首次亮相即刻昭示了他们要成为主流的野心,而他们的前辈,例如:Alfie, YMO 和 RC Succession都为他们铺垫了前路。THE BLUE HEARTS与同时代的Stalin, Uchoten 和Unicorn凝聚一起,领导了一个punk乐队的黄金年代。这股乐队冲击力虽然很短暂,但它迅速地在主流音乐乐迷中树立它的地位。 THE BLUE HEARTS被认为是punk,是由于他们的第一张专辑明显受到英伦punk潮的影响,像Clash,他们更像是一支将punk重新定义的乐队。他们当年如此强劲的声音更接近爽快风格的摇滚乐队,像Ramones,The jam和The who。他们创作的歌曲旋律简单且琅琅上口。主唱甲本如街头诗人一般,以简洁的歌词唱出90年代年轻人的愤怒、战争及和平。他唱着"未来在你手里",他告诉乐迷他"不想施舍任何钱财去买一个战士的出击",如此直爽得近乎天真的歌词打动了许多年轻人的心。 代表了那个年代的愤怒青年的THE BLUE HEARTS,在没有任何预兆之下成为了主流中备受推崇的代表性人物。这个现象跟90年代Nirvana在美国掀起风潮极为相似,尽管他们的音乐和内涵都不尽相同。同样的,最终音乐工业打破咒语使两者资本化,但两者仍然是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两种社会环境里的偏激小孩。 乐队于1994年6月23日解散,在成军8年里共发行了8张大碟,今时今日,他们当中的主要成员仍活跃在一个叫做High-Lows的乐队。 专辑: 《Train Train》 Meldac唱片公司在1987年5月以The Blue Hearts名义发行了第一张专辑,这张专辑是由多家公司投资发行,其中一家公司是三菱。乐队在发行第三张专辑“Train Train"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专辑原本收录了一首叫做“Chernobyl”的歌,歌词抨击原子核能污染,这正是三菱工业在使用的能源。三菱向他们施压要从专辑中去掉这首歌,乐队最终没有妥协,与唱片公司解约。这个事件在媒体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公众引起轩然大波,这张专辑也因此大卖,销量突破百万大关。这张专辑惊人的销量让这支乐队彻底走出了“地下”迈向更高更广阔的舞台。 《East West Side Story》 1995年发行的《East West Side Story》里收纳了他们的冲击力极强的成名曲《Linda Linda》, 在8年后这首歌的再度发布又掀起热潮。2005年这首歌被用在由Nobuhiro Yamashita执导的电影作主题曲。这张专辑同样收录了《对人好一点》,《Train Train》,《我要一个吻》,《梦》,《No,No,No》,《情书》和《蓝天》。 THE BLUE HEARTS的唱片销量: SINGLE タイトル 発売元 最高位 登场周数 売上数(万枚) 発売日 リンダリンダ MEL 38 22 6.8 87.5.1 キスしてほしい MEL 48 15 3.3 87.11.21 人にやさしく MEL 26 26 9.1 88.3.21 ブルーハーツのテーマ JG 39...
Japanese rock band formed in 2004. Indie debut in 2010, major debut in 2014 through Ki/oon Music. -Tanabe Shunichi (Vo/Gt) -Eguchi Yuuya (Gt/Leader) -Takamura Yoshihide (Dr) -Tsujimura Yuuta (Ba) http://blueencount.jp/ .
This page represents 2 bands: a stoner band and a hardcore/metal band from the H8000-region (old school). Firestone is a stoner band from Örebro, Sweden. They toured as a warm-up band for Dio, Alice Cooper and RATT on their tour through Sweden in early 2000. There are two EPs out to date: Mexicon (2001) and Stonebeliever (2002). They also appeared on the excellent stoner split Fuzzsplit Of The Century (2003) from Fuzzorama Records. They had one song on the stoner collection The Ultimate Fuzzcollection vol. ONE (2004), also from Fuzzorama Records. The song featured on tUFC vol.1 is actually a...
CNBLUE (Korean: 씨엔블루) is an indie rock band from Seoul, South Korea, who debuted under F&C Entertainment on August 19, 2009 in Japan with the band’s first mini album, Now or Never. The group released four teasers for their 1st album Bluetory, starring one member per each of the videos in the sequence of Jonghyun, Minhyuk, Jungshin and lastly, Jung Yong Hwa on the 6th, 8th, 11th and 13 January respectively. On the January 14, CN Blue debuted their first mini-album with lead single “I’m a Loner” (Korean: 외톨이야). Members: Jeong Yong Hwa or Jung Yong Hwa, 정용화 Position: leader,...
“The Rolling Stones”的名字取自于前辈艺人Muddy Waters的一首歌曲《Rollingstones Blues》,乐队从1962年年底开始在伦敦的Marquee Club表演,自此他们开始了不凡的音乐生涯。早期的The Rolling Stones的作品走的就是民谣和节奏布鲁斯路线。1965年,发表的第一首上榜歌曲《Satisfaction》奠定了乐队的基本音乐风格,不仅如此,这首名作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反响,是它引导了摇滚乐的创作演变为具有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六十年代末,处于高峰时期的The Rolling Stones发行了几张出色的专辑《Begger’s Banquet》、《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以及后来的《Let It Bleed》等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并成为了摇滚史上的经典杰作。那个时代,The Rolling Stones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反叛性,反映了六十年代西方青年最有共鸣的心声,这些率直,纯朴作品也是当时欧美大众文化的典范,The Rolling Stones乐队本身也建立了自己特有的叛逆个性与时代感召力的形象。那些令人百听不厌的不朽名曲:《Street Fight Man》、《Gimme Shelter》、《Jumping Jack Flash》、《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Ruby Tuesday》、《Sympathy For The Devil》、《Tell me》、《Start Me Up》…… 鼎盛时期的The Rolling Stones乐队能精确,生动地演绎布鲁斯音乐,另外他们表现的成熟,尖锐的硬摇滚(Hard Rock)曲风能使人激动不已,他们形成的夸张、豪放的音乐表现特征也使他们成为经典摇滚(Classic Rock)的奠基者之一。进入七十年代,推出了《Sticky Fingers》和《Exile On Main Street》这样优秀的唱片。The Rolling Stones在各地的演唱会使无数歌迷领略到了摇滚乐无穷的魅力与巨大快乐,也确实影响了后来许多出色乐队诸如Guns N' Roses等的创作和成长。八十、九十年代,The Rolling Stones依然活跃于音乐舞台,1988年发行的专辑《Steel Wheel》引起了很大的轰动。1994年的专辑《Vooddo Lounge》与1997年专辑《Bridge To Babylon》均取得了乐评界的好评并在销量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2年9月,The Rolling Stones发行了集合他们40年光辉音乐历程中40首精彩名曲的精选专辑《Forty Licks》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Forty Licks World Tour”全球巡演。2005年10月,他们又重回录音室推出了全新专辑《A Bigger Bang》,坚定地返回了他们曾经年少、纵横驰骋的岁月。“当初,The Rolling Stones曾经屹立在西方流行文化的桥头,树立起叛逆文化的坐标;如今,他们成了目视潮流来来往往的渔夫,但是他们仍然是叛逆文化的坐标。尽管在流行文化,或者说是在社会中的角色已经随着时间的冲刷而改变,但是The Rolling Stones的精神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关于爱情,颓废,性,叛逆与死亡总是他们音乐的主题,不论任何文化取向的变迁,他们的态度总是一如既往。” The Rolling Stones的音乐很注重情感表达,它的表达也是异常丰富,无论是像柔情婉转,动人心弦的抒情作品《As Tears Go By》及《Angle》,还是激情满怀,节奏坚定,动感十足的 《Start Me Up》、《It’s Only Rock N’Roll》、《Brown Sugar》都会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经典的《I Can Get No Satisfaction》和《Paint It Black》成了那个时代叛逆少年的口头禅,The Rolling Stones的作品普遍追求的是一种狂放、自由的甚至是丑陋的美,诸如《Under My Thumb》和《Ride On Baby》就有着放肆直露的性指向,《19th Nervous Breakdown》更是成为了摇滚乐的反面教材,即便是这样的作品,The Rolling Stones仍旧是那么的有美感,他们是站在神圣的理想化晕眩的对立面,是一种“审丑”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在他们洒脱,亮丽,厚实的乐曲声里,在Jagger颤抖的尖利的刺骨的唱腔里,体现了一种超然忘我的纯真与叛逆,作为朴实的人本主义者,The Rolling Stones没有喻世诲人,他们只寻求残酷坚定地表达。...
找到了 50 歌曲, 持续时间: 03:43:55
The Blue Stone
Blues About Stone
The Blue Stone
Cards are down
Blues About Stone
The Bright Sky
9. Sodalita ( the Blue Stone)
Sitting On A Stone
Its so Easy
Blues About Stone
Past The Blue Brick Stone
Blues About Stone (Kamenne Blues)
Its so Easy
Blues About Stone (Kamenné blues)
blues about stone
My Sweet Blue-Eyed Darlin'
Wild Horse Stomp
Moonlight Shadows
Songs of Freedom
Wild Horse Stomp
Sitting on a Stone
Blues About Stone (Kamenne Blues) ℗ 1970
On the Back Roads of Life
On the Back Roads of Life
Edge of the Rez Part 2
Songs of Freedom
Edge of the Rez Part 2
Heart Beat with John Densmore
Its so Easy
Hold on to Hope and Love
01-Turn To Stone.1977
Its 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