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mi Sound Machine | zh

乐队于1991年在洛杉矶组建,核心人物、吉他手Tom Morello和主歌手Zack De La Rocha分别来自Lock Up和Inside Out乐队。他们早期创作的几首不俗的单曲以及一些给人印象很深的现场表演最终赢得了大牌唱片公司Epic的青睐并签下合约。随后乐队同Pearl Jam、Body Count、Tool和Suicidal Tendencies等乐队举行了一系列的同台演出,使乐队的知名度飞速上升。 1992年乐队推出了首张同名专辑《Rage Against The Machine》,从令人震惊的唱片封面——那张“越战”期间西贡街头一名因反对南越政府而自焚的僧人照片便可料知,该专辑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了音乐的娱乐范畴,是一张充满愤怒、反抗的政治性很强的作品。而这张专辑中基于硬摇滚、Grunge、Hip-Hop和Rap的融合曲风现已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影响了众多新进乐队和乐手象Limp Bizkit和Kid Rock等。尽管如此,Rage Against The Machine所特有的音乐整体感和政治激进主义始终在乐坛独树一帜。 他们的最新专辑《The Battle Of Los Angeles》(洛杉矶的战斗)又一次将其极具煽动力的音乐作为一种思想宣传工具,不过,和他们的前两张销量总和达700万的专辑——1992年的同名专辑和1996年的《Evil Empire》(邪恶帝国)不同的是,该专辑花了一年多才制作完成,在此之前,乐队只在1998年2月为影片《Godzilla》(哥斯拉)的电影原声大碟录制过一首单曲“No Shelter”(没有掩蔽)。 “我们是花了一定的时间的。”乐队的吉他手、35岁的Tom Morello这样说道“这的确又一次使我们形成一种焦虑,我们不想象有些乐队那样走上台去满脸堆笑地说声‘嗨’,然后便开始表演。因为我们玩的一直是严肃的摇滚乐。如果我们舍本逐末的话我们这支乐队早就不存在了。” 虽然乐队在这张新作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在音乐风格上依然同上两张专辑十分接近。一些单曲象“Maria”等又一次证明节拍的把握方面的确是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拿手好戏,其中主音歌手Zack De La Rocha热情四溢的演唱更显得变化无常。此外,Tom Morello令人眼花缭乱的吉他和鼓手Brad Wilk的出色表现也令人叫绝。但他们在音乐上的默契配合并不是一开始即已形成的。 “我依然在学习那些真正属于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东西,”Morello说。“我们4个原本是完全不同的人,互不相干。我并没有丝毫恶意。”在1994至95年间,乐队状态正处于最低潮,所属的Epic唱片公司曾催促乐队录制第二张唱片,Morello为此解释道:“当时我们无论是在音乐或个人都没有继续沟通的意向。我们无法在任何问题上达成共识,无论是创作音乐还是选择T恤图案。后来我们的A&R Michael Goldstone警告我们:‘你们要么去创作一张专辑要么就解散。’我们现在的情况要好得多。”而Goldstone说:“他们的问题就是不能将制作过程继续下去,但也正是这种内部的冲突,才使得这支乐队如此的了不起。” 在这张最新专辑中,乐队除了向乐迷展示了最新的时尚潮流,还通过犀利的歌词对美国资本主义体制的残酷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遭遇作了深刻的揭示。象“Maria”、“Testify”(见证)等曲子中,Zack采用了一种毫不掩饰的表达方式,其中还将极富战斗隐喻的机枪扫射融入令人兴奋的Hip-Hop之中;而在象“Mic Check(Once Hunting Now Hunted)”等歌中,他借助了他所作的歌词中的超凡力量,在这一点上,Zack同Public Enemy的Chuck D有着惊人的相似。 “我始终无法从乐队所带来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Zack说。“这确实影响了我的创作方式。”这位有着墨西哥血统的歌手兼词曲作者还列举了他最喜欢的几位作家,其中有Gil Scott-Heron、Amiri Baraka、古巴诗人Jose Marti(何塞·马蒂),而乌拉圭记者兼散文家Eduardo Galeano对他的影响最大。“他对拉丁美洲文学的贡献就好比Che Guerava(切·格拉瓦)对古巴革命的贡献。” 为了增添创作灵感,Zack还经常一个人去纽约小住,在Lower East Side的Nuyorican Poets Cafe和人们闲聊。“我在倾听他们诗歌中的灵魂。”他这样说道。“我还采用Leonard Cohen的一套创作方式。你决定去写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且有着6到7个月的时间。我需要保证我的音乐作品能和听众产生共鸣而无需去告诉他们。我在这张最新专辑中所要表达的就是:‘这就是我所想的,这就是我的见解。’我必须去改变。我希望人们能从我的歌中找到他们自己的影子。”而TomMorello对乐队的那种反复无常的创作和演出生活则显得颇为平静。 “如果需要在一天内写出3首歌,那对我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我所在的乐队是Rage Against The Machine,那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而Zack随后补充道:“我们是为我们所认为的重要工作而携手共事,那就是去表达我们的思想,也许并不为大多数年轻人所认可,但可以让他们将我们的音乐作为另一个观察世界的角度。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是一支勇于揭露美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弊端的乐队,而这张最新专辑的主旨就如同它的标题那样,似乎更偏向于表一场你抢我夺的战争而不是单纯的政治批判。相比较而言,这张专辑中的作品缺乏Public Enemy式的针砭时弊,尽管音乐依然火爆激烈,但真正实质性的东西同过去相比有所弱化。 Zack De La Rocha对乐队这种无论是在音乐或政治方面的变化和启发的解释是十分认真的。他在回忆去年7月的那场令人大倒胃口的Woodstock音乐节时说:“台下的年轻观众全部都象MTV里看到的那个样子又跳又蹦,相互打闹。很多原本愤世嫉俗者都已成了失败者。音乐一直是可以鼓舞人心的。你知道吗,我认为每一场具有革命性的行动其实都是一场爱的行动。我所创作的每一首歌,其实都是因为我用音乐作为一种方式去激励人们并使那些处于人性尽失状态的人们重拾人性。” “所以我所写过的每一首歌曲,”他的语气中不含丝毫的反讽,“其实都是一首爱之歌。” .
当grunge红遍大街小巷时,nirvana占据了绝大部分风光。许多乐队也因此退居二线。像pear jam,alice in chains这样的乐队即使成功了。也还带有nirvana的光环,人们都会说是因为nirvana的成功,他们才有机会鸡犬升天。人们也不愿意去了解其他的乐队,因为只要能说出nirvana就已经能证明他们的档次了。soundgarden也是其中的一员,无论从感染力,深度,力度上来看,他们丝毫不差于nirvana。在演奏技巧上,他们甚至超过了nirvana. 说多了都是废话。看看他们的作品就知道了。 1987、1988年他们出版了两张EP专辑《Screaming Life》和《FOPP》,成为地下音乐圈中的热门作品。因为受到了The Stooges、Led Zeppelin、MC5和Black Sabbath的影响,他们的音乐黑暗而有点狂噪,表达更直接,词曲风格显得压抑。带有明显的grunge风格。这个时候kurt恐怕还在为组建 nirvana到处奔波吧。 1988年的处女专辑《Ultramega OK》,赢得满堂赞誉,但仍局限于地下。 1989年乐队推出第二张专辑《Louder Than Love》。这是一张带有工业噪音的专集,专集中到处充斥着轰鸣震动的低音贝司和Cornell 高亢的歌喉。终于他们打开了商业大门,以至获得了“格莱美”奖提名。值得惋惜的是,贝司手因怀念学校生活而离队。 1991年,Soundgarden的第三张专辑“Badmotorfinger”出版了。这是乐队最重要的专集,完全确立了乐队的风格。浓重的金属味道但又兼顾了GRUNGE的失真。让专集显的霸气十足。而Cornell的嗓音也是专集的卖点。一位朋友听完这张专集后,对于Cornell说了一句老天真是不公平。呵呵。 1993年Soundgarden最优秀的专辑《Superunknown》问世,专辑的旋律性更加突出,风格更加多样,演奏技巧更加精湛。Kim Thayil向人们证明吉它的音高是否与歌曲一致与唱片销量是没有关系的。使他被列为100位最伟大的吉他手之一。 1996年他们接着推出专辑《 Down on the Upside 》,此时nirvana已经因为kurt的自杀而早已解散,人们也因为kurt的自杀而宣告grunge已死。专集因此在商业上显的十分沉闷新专集听起来要温柔了许多,但同样个性,另类十足。同样是伟大的唱片。 另题,乐队虽然于97年解散,可是乐队灵魂人物仍没有丧失斗志。现在audioslave。一只被评论界称为全明星阵容的乐队。已发片2张,同样出色至极。 .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bands using this name: 1) A jazz band from New York, formed in 1986. Its members were: Robert Musso: guitars, Thomas Chapin: reeds and flute, John Richey: vocals, cut-ups, tapes, tv, Bil Bryant: drums, Jair-Rohm Parker Wells: basses. Sonny Sharrock also played on their first two albums. 2) A hard rock band from Knin, Croatia (1988-1991) 3) A band from Belgrad, formed in 2007. .
这不是一个艺术家的名字,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使用了不正确的歌曲Tag。 到底什么是Soundtrack?现在对大多数人而言,Soundtrack泛指因电影而发行的音乐唱片,也就是所谓的电影原声带,我们若回顾最早于1937年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迪斯尼的<白雪公主与七矮人>,会发现当年并没有Soundtrack这样的名词,甚至接下来发行的几张电影音乐唱片如<绿野仙踪>,<森林王子>等,也都没有冠上Soundtrack这个名称,原因是因为,若依当年最原始的定义,这些音乐商品的确都不是 Soundtrack.   最早Soundtrack一词指的是电影放映时的音乐轨,电影中主要的声音包括了对白,音效与音乐,各自录制在不同的音轨上,在播映时再同步播放混音,而Soundtrack指的便是当中的音乐轨,这些音乐轨的内容,也就是电影中实实在在可以听得到的每一段音乐.早期的电影音乐唱片,并不是把这些放映带上的Soundtrack直接拿来转录到唱片上,而是根据作曲家的原谱,重新演奏灌录到唱片上的,因此,当年这些专辑并没有被称做 Soundtrack,如<白雪公主与七矮人>,<绿野仙踪>,<格列佛游记>等最早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收录的内容都以电影中的歌曲为主,而且是为唱片重新演唱录制,并不是电影中原音的Soundtrack,接下来于1942年发行的<森林王子>,算是最早以唱片型式发行的纯音乐电影配乐,它是由 Miklos Rozsa将自己的配乐改写成组曲,重新演出灌录的唱片,也不是直接取自电影的Soundtrack,而且这张唱片中还加上念故事的口白,听起来像一张加了配乐的儿童说故事录音带,不过由于这张专辑的成功,带动了后来纯音乐电影配乐做唱片录音与市发行的风气,当年这些电影配乐唱片都不是直接取自电影中的 Soundtrack,而是为录制唱片而重新选曲,表演和录音的音乐专辑.直到1949年,米高梅电影公司推出由Miklos Rozsa担任配乐的<包法利夫人>,这张唱片成为第一张直接将电影中的Soundtrack发行上市剧情片电影配乐专辑.   实际上,米高梅是最早将电影音乐唱片定名为Original Soundtrack(电影原声带)的公司,米高梅所发行的第一张Original Soundtrack,是1947年<Till The Clouds Roll By>,这是一部描写音乐家Jerome Kern(作品有音乐剧<画舫璇宫>等)的传纪式音乐电影,自此之后,Original Soundtrack Album的发行,成为电影公司与唱片公司眼中一块耀眼的新大陆,包括米高梅,派拉蒙,Decca Records等公司都陆续开始将旗下的电影配乐整理成专辑唱片做市发行,1968年派拉蒙发行Nino Rota的电影配乐原声带<殉情记>,创下三百万美元以上的利润,紧接着电影歌曲原声带<毕业生>也创下出色的销售成绩,电影原声带成为唱片市中一项实力不容小觑的新品种,日后写下历史新页的电影原声带还有将流行音乐与通俗管弦作品合而为一的<洛基>,带动迪斯科热潮的<周末狂热>,重振大型管弦电影配乐声势的<星际大战>,以及将电子音乐的内涵大幅提升的经典配乐作品<火战车>等.   今日,我们统称因电影而发行的音乐专辑为Soundtrack Albums或Soundtrack Records,这种音乐专辑的内容其实已经变得五花八门,有时甚至名不符实,除了收录原著配乐(Original Score),收录电影歌曲(Songs),甚至还可以收录各种根本没有出现在电影中的音乐,不论是什么内容,只要包装和文案能和电影扯上一点点边,就可以凑和一堆音乐发行电影原声带,许多乐迷已经越来越搞不清楚,买的原声带中倒底有没有自己要的音乐?   一般来说,电影原声带唱片可以分成三种基本的原型,第一种是以歌曲为主的歌曲原声带(Song-Oriented Soundtrack Album),第二种是以配乐(Score)为主的配乐原声带(Original Dramatic Scores On Record),第三种电影原声带,是为最扑朔迷离的一种,当中所收录的音乐或歌曲在电影里完全找不到!以下我们就一一介绍这些电影原声带的型式. 以歌曲为主的歌曲原声带(Song-Oriented Soundtrack Album)   首先我们来看看以歌曲为主的歌曲原声带,以商业利益来说,歌曲原声带其实是电影原声带市的主力,一般来说,一张管弦配乐原声带能有五万张以上的销售量,就会被视做卖座的原声带,但歌曲原声带的销售量往往是配乐原声带的数倍有余,如管弦配乐原声带中的卖座纪录<星际大战>,当年创下400万张的唱片销售量,但同期的歌曲原声带<周末狂热>,其销售量高达2000万张,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电影再怎么灌水,也要设法推出一张歌曲原声带大捞一笔.   实际上,除了音乐电影以外,通常一部电影里真正为电影而创作的原著歌曲并不多,尤其不会多到可以发行一张电影原声带,因此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类原声带中大部份的歌曲,在电影里根本就找不到,这类原声带的品质时常良莠不齐,当中有仔细构思编辑的经典专辑,也有滥竽充数,纯为捞钱而发行的浮滥商品.一般来说,含有电影原著歌曲的原声带较具时代意义,如<第凡内早餐>,<毕业生>,<两小无猜>,<往日情怀>,<侠盗王子罗宾汉>,甚至是<铁达尼号>等(以篇幅来说,<铁达尼号>固然是以配乐为主的原声带,不过以市性来说,恐怕也有一大半的人买这张原声带是为了歌曲而不是配乐),毕竟,要为电影构思一首好的原著歌曲,其实就和写一部好的配乐一样的困难,而一首动人的原著歌曲,也和一部好的配乐一样的有价值.   不过,电影歌曲的来源一直都很复杂,它们可能是请词曲作家特别针对电影写的(如<第凡内早餐>的Moon River,<往日情怀>的The Way We Were,<铁达尼号>的My Heart Will Go On),可能是选用切合故事题旨与戏剧需求的既存歌曲(如<麻雀变凤凰>的Pretty Women,<终极保镖>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第六感生死恋>的Unchained Melody),但常常也可能是从唱片公司提供给制片或导演的促销歌曲中挑出来的,很多时候,选用哪一首作品做为电影歌曲甚至和电影创作无关,反而和商业利益有关,因为歌曲出现在电影中,等于多了一项十分有利的宣传媒介,唱片公司有利可图,自然也不会少了电影公司一杯羹,这种情形下诞生的电影歌曲原声带,很多时候都是虚有其表,挂羊头卖狗肉,不过也有一些十分成功的例子,如<捍卫战士>,<浑身是劲>,<鸡尾酒>等著名的歌曲原声带,当中的歌曲几乎都是新曲,但几乎都不是针对电影写的,而是制片,导演,音乐总监等,从唱片公司送上门来的数百首新歌中,视电影的需要挑选出来的,这些原声带选用的歌曲都很出色,和电影也结合的很成功,不论这些作品最初是否是为电影而做,其实还是可以成就一张很好的电影原声带,但以歌曲电影原声带庞大而浮滥的发行现况来说,称得上好的专辑占的比例并不很高. 以配乐为主体的原声带(Original Dramatic Scores On Record)   最早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几乎都以歌曲为主,电影配乐(Score)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连<乱世佳人>这种当年红极一时的电影,电影配乐的发行也不受唱片公司看好,时至今日,电影配乐原声带所受到的重视已今非昔比,很多电影配乐早已脱离背景音乐的印象,成为新的当代经典,1977年的<星际大战>被认为是电影配乐原声带颓势逆转的关键,这张专辑卖出了跌破唱片公司眼镜的成绩,证明了纯配乐的原声带也具有雄厚的商业潜力与广大的接受度.   电影配乐原声带的产生有很多不同的来源,第一种情形,是实实在在来自电影原音轨的Soundtrack,不经任何编辑修改,完全将电影中可以听到的音乐原音重现,不过真正这样处理的原声带并不多,因为将电影中的配乐原音直接翻录成唱片,听起来未必很舒服,有时可能会很零碎或不具音乐上的完整性,通常 Promotional Soundtrack Album才会采用这种原汁原味的发行型式,一般商业版电影原声带在发行时,还是会将这些原始的Soundtrack去芜存菁,删去一些不具音乐欣赏价值的枝节,同时也将音乐重新组合编排,以达到音乐欣赏时的流畅性,独立性与完整感,当然,这样的处理有时可能会造成遗珠之撼,因此我们又会看到一些所谓的完整版专辑,来达到补遗的目的.例如于1999年与2000年发行的两张<星际大战首部曲>电影原声带,音乐内容都取自电影原音的Soundtrack,但编辑方式和收录的音乐篇幅有不少差异,听起来的感觉其实并不相同.   而在前文也提到,很多电影配乐原声带所收录的音乐,并非真正取自电影的配乐原音,也就是说,不是取自原始的Original Soundtrack,而是音乐家根据配乐原谱,重新为发行唱片而特别选曲,编辑,演奏,录制的,如John Williams的<外星人>,<大白鲨>等代表作,当年与电影同步发行的原声带,其实并不是取自电影中的原音,而是John Williams根据原谱,为发行唱片而重新改写编辑,重新表演灌录的,反而90年代推出的<外星人>,<大白鲨>数位录音完整版,才是真正取自电影的原始音轨.这种发行原声带的方式,常提供给音乐家较大的发挥空间和整理机会,如在原声带中安排音乐家改编整理的演奏曲目等,同时在录音和表演的品质上也较为稳定,不像原音的Soundtrack,碍于电影后制作业的时间压力,有时品质会有瑕疵,不过在电影音乐制作技术与成本大幅提升的今日,很多原音的 Soundtrack本身就已经表现的很完美了.而这样的电影原声带在制作的企图上,除了反映电影的精神,主题外,也特别着重于音乐本身的表现和独立价值.   1972年,RCA Records发行由George Korngold制作,Charles Gerhardt指挥The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的重录版电影原声带<海鹰>(由Erich Wolfgang Korngold担任配乐,即George Korngold的父亲),首开电影配乐重录之先河.重录版的电影原声带通常选择具时代意义与历史价值的经典配乐,做为重新诠释整理的对象,让这些音乐以更精致的面貌以及更进步的录音技术重现,RCA Records当年的经典配乐系列是这类原声带的代表作,重录了<大国民>,<海鹰>,<乱世佳人>,<星际大战/第三类接触>,<北非谍影>等作品,后来许多唱片公司也陆续跟进,如Silva Screen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锦绣大地>,Varese Sarabande的<惊魂记>,<迷魂记>,<欲望街车>,<超人>,<大白鲨>,<远离非洲>等,都是非常出色的重录版电影原声带,这些原声带在选曲上常收录全本乐曲,内容往往比原本的原声带更完整,有时在表现和录制技术上也超越了原先的电影原声带.重录电影原声带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一部电影配乐,其音乐地位与历史价值的一种推崇与巩固,因为这些为电影而写的音乐,已经不仅只是电影的附属品,而是可以被独立表演,独立欣赏,独立分析,具有完整音乐价值的作品.   最后,不如举个近期的例子<大白鲨>,来为大家说明一下上述几种配乐原声带的差异.<大白鲨>的第一张电影原声带,也就是1975年的MCA版,其实是一张Studio Re-recording的唱片,当中的音乐和电影中可以听到的并不完全相同,是John Williams扩充改写配乐原谱,并重新演奏灌录的演奏专辑,大家如果注意当年这张原声带的标题的话,会发现这张唱片的标题是Music From The Original Soundtrack,并不是Original Soundtrack Record,这是一张很好的唱片,拿下当届葛莱美音乐奖,但唱片中的音乐并不等于电影中的原配乐,John Williams拿下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是因为电影中的音乐,但他拿下葛莱美音乐奖是因为唱片中的音乐,两者并不完全相等.二十五年后,Decca Record发行了当年电影中真正的Soundtrack原始录音,在录音品质和音乐内容上,与MCA的版本有不少差异,而这些音乐,是电影中所有配乐原音重现,也就是名符其实的Original Soundtrack,同年Varese Sarabande发行第三张<大白鲨>电影原声带,在音乐内容上,取的也是电影中真正的全本配乐总谱,而不是MCA版中改写编辑过的表演乐曲, Varese Sarabande以更新的数位录音技术,由Joel McNeely指挥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重新表演灌录<大白鲨>的全本原配乐,并且按电影中的次序编排整部配乐,是很精彩的重录版电影原声带.这三张<大白鲨>电影原声带的音乐内容与声音感受各不相同,而且,其实很难说哪一者可以被取代,因为基本上这是三次不同的录音与不同的诠释,甚至,也有不同的音乐内容,有兴趣的乐迷反而可以从这些不同诉求的版本中,更深入一部配乐作品的精神,当然,通常必须是有特殊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作品,才能受到这样的重视与瞩目,发行这么多种不同的版本. 没有使用在电影中,但挂名为电影原声带的音乐专辑...
Soundscape refers to multiple artists: (1) Instrumental progressive rock duo from Boston, Massachusetts. Matthew Kniffin is on bass, Jake Dick is on drums. See discorgaphy below: Soundscape EP, Mar 2011 Earthbound, Nov 2014 Earthlings, Aug 2017 BC: https://soundscapemusic.bandcamp.com/ FB: http://www.facebook.com/music.soundscape (2) Soundscape from Marysville, California. (3) American progressive rock band from Connecticut. Soundscape Rob Thorne vocals, keyboards Todd Rose guitar Scott Waite bass Lou Caldarola drums. Formed in 1995, Soundscape released their debut CD “Discovery” in 1997 on the Angel Thorne Music label and it is available through iTunes, CDBaby, The Laser’s Edge, and other fine purveyors of progressive rock....
找到了 160 歌曲, 持续时间: 10:59:03
Dr Beat (12 Mix)
Jambala (Dub Mix)
Doctor Pressure (vs. Miami Sound Machine)
All Because of You...
Dr. Beat (Long Version)
Prisoner of love
Hot Summer Nights
body to body (dance mix)
All Because of You • 1994 • RPL
Bad Boy (Dub Version)
Hot Summer Nights (Top Gun, 1986, Soundtrack)
DR Pressure (Backing Track)
1 PASO A PASO
m1ni SounD
Bad Boy (Remix)
Hot Summer Nights
Sobe Son(Version Album en Castellano)
06. "Hot Summer Nights" by Miami Sound Machine
Miami Sound Machine / Hot Summer Nights
Bad Boys (Extended)
Hot Summer Nights
Drop The Pressure (Stanton Warriors remix)
You made a fool of me (Preview Only)
Doctor Pressure (Dirty Club Mix)
Miami Sound Machine Conga Rework
Suave (Cobra OST)
Drop The Pressure Vs Doctor Beat (Gloria Estefan)
Doctor Pressure (feat. Miami Sound Machine)
Doctor Pressure (dirty club mix)
Dr. Beat (Coqui Selection Special Touch Mix 2016)
Doctor pressure (extended mix)